期末考试“玩游戏”?谁给你的勇气……
2023-06-28
从0到1,是从无到有,是创造!
人这一生,不可能不经历
几场抓耳挠腮的考试
比如刚刚出成绩的全国高考
它对人生的重要性无需赘述
比如刚刚结束的
量子《编程童年》期末考
考察的是思维与逻辑
想要答对这些题
就算是身为父母的大人
也得绞尽脑汁,冥思苦想!
这些题目来自量子小学部《少儿编程》3-5年级的期末试卷。看到这些题,不是程序员,没有学过编程的你,是否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?向日葵、小僵尸、挖宝石……原来这种熟悉感来自“游戏”。
其实无论是期末考题,还是编程课堂上,都有游戏的影子。因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把孩子们带进学习的世界中,感受学科世界的有趣、神奇、美妙,而游戏是孩子进行学习的天然方式。
通过电路板将水果变成琴键,是编程课上的互动小游戏
按钮游戏,帮助孩子们理解“事件”
卡牌游戏,帮助孩子们掌握“条件”
量子小学部《少儿编程》课堂包括心理准备、感知知识、理解知识、巩固知识、运用知识 5 个阶段。老师们借助“游戏”模式,让抽象的编程知识更生动具象。当学习成为一场与知识有关的快乐体验,更利于孩子们对知识的接纳。
序列、条件、函数、循环、计数循环、二进制……这些都是《少儿编程》期末考察的内容。当游戏变成知识的诱饵,考试成为了一场“创造游戏”的闯关挑战。借助“游戏”模式,孩子们熟练地利用编程语言,创造出属于自己的“新游戏”。
用代码画画
用最简洁的代码挖宝石
在游戏中学习,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,这些成就感又成为孩子们学习最好的驱动力。有兴趣有动力,当编程学习形成了正向的循环,当被问到“学习难度”时,同学们普遍选择在“☆简单”与“☆☆一般”之间;当问到“对编程课的印象”,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喜欢,直白而热烈。
也许有人会疑惑:编程并非中高考的课程内容,为什么量子要让孩子从小学开始学习?
因为编程是面向未来的语言。孩子是未来公民,未来是科技世界,是人类与计算机广泛共存的世界。学习编程,不是着眼当下,而是遥望未来。
在量子,我们根据不同孩子的年段特点,设置了不同的信息科学课程,利用《少儿编程》为孩子们的信息科学学习构建完整闭环,希望孩子们通过学习编程具备未来的思维,掌握这门与计算机沟通的“语言”。
作为量子小学部的创新课程“童年三部曲”之一,《少儿编程:从0到1》由唐雅月老师研发、设计并编写,通过上中下三册完整的编程教学,为孩子做好编程启蒙,培养学科兴趣,打造学科底层素养。
《少儿编程》的学习中,很多问题没有唯一答案。不同答案的背后,都是孩子们面对相同问题,各自不同的解决思路。
在计算机这个开放的世界里,编程语言就像一把钥匙,为孩子们打开一扇全新世界的大门,帮助他们在人机互动中施展自己的创造力。这个过程,正如《少儿编程》扉页上的那句话:“从0到1,是从无到有,是创造”!
今年,无论是火爆全球的ChatGPT,还是百度的生成式AI“文心一言”、谷歌的机器人Bard,给全人类带来极大冲击,让大家清晰地认识到“未来已来”。而手握“编程语言”这把钥匙的量子er,已频频在各大赛事中崭露头角。
在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,7年级6班党世博获一等奖、9年级5班吴俊辰获二等奖、刘家豪老师获优秀指导教师。
在2023重庆市青少年STEAM科创大赛中,7年级11班唐一鸣同学获一等奖。
电脑绘画《航天龙腾》
部分获奖学生合影
在2023年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(重庆赛区),7年级11班王骞悦凭电脑绘画《航天龙腾》获一等奖,并被推荐参加全国赛;4年级5班田雨杨获编程创意一等奖;7年级2班刘浚峤创意编程二等奖;7年级6班党世博3D创意设计三等奖。
在2023中小学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NOC重庆赛中,7年级7班向洋铄民、7年级5班欧阳楷锐的“智能餐饮机器人”获二等奖。
在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中,7年级7班向洋铄民、7年级5班欧阳楷锐获重庆市二等奖,7年级2班刘浚峤获三等奖。
在ENJOY AI普及赛中,4年级2班张先正获重庆市一等奖;3年级5班冯君昊和4年级2班蒋林宏获二等奖;3年级6班陈俊州、3年级8班陈俊西、4年级3班岳言泽获三等奖。
7月2日,在陈欣老师的指导下,小学部的张轩睿等18位同学将在线参与2022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决赛,一展身手。
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曾说:
“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编程
因为它教会你如何思考”
下一个时代是人机交互的时代
学习编程
不是要让孩子成为程序员
而是要理解下一个时代
帮助孩子们从0到1
用面向未来的语言
进行不可限“量”的学习
这就是量子教育的创造
热点信息

微信公众号
扫一扫,更多精彩